内容详情
倪瓒-生平介绍
作者:倪瓒
元代山水画家倪云林爱洁成癖。
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,用香木搭好格子,下面填土,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,“凡便下,则鹅毛起覆之,不闻有秽气也。
”洁癖在性问题上都比较谨慎。
洁癖和孤高,使这个男人不仅激怒了敌人,也丧失了朋友,作为报复,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,一说临终前患痢疾,“秽不可近”,又说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。
他的文房四宝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,随时擦洗。
院里的梧桐树,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。
一日,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,夜宿家中。
因怕朋友不干净,一夜之间,竟亲起视察三四次。
忽听朋友咳嗽一声,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。
及至天亮,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。
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,又怕挨骂,只好找了一片树叶,稍微有点脏的痕迹,送到他面前,说就在这里。
他斜睨了一眼,便厌恶地闭上眼睛,捂住鼻子,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。
“吴王”张士诚之弟张士信,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,并送了很多金钱。
倪瓒大怒曰:“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!
”并撕绢退钱。
不料,一日泛舟太湖,正遇到张士信,被痛打了一顿,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。
事后有人问他,他答道:“一出声便俗”。
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“白眼视俗物,清言屈时英,富贵乌足道,所思垂令名。
” 因他太爱干净,所以少近女色。
但有一次,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赵的歌姬,于是带回别墅留宿。
但又怕她不清洁,先叫她好好洗个澡,洗毕上床,用手从头摸到脚,边摸边闻,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,要她再洗,洗了再摸再闻,还不放心,又洗。
洗来洗去,天已亮了,只好做罢。
后来他因故入狱,到吃饭的时候,却让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样高,狱卒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。
”狱卒大怒,把他锁到马桶旁边,后经人求情方得释放。
倪瓒有个清秘阁,旁人不让进。
还有一匹白马,爱护备至。
有一次他母亲病了,他求葛仙翁看病,葛仙翁要求用白马来接。
那天正下着雨,倪瓒是孝子,只好同意。
雨中的白马弄的一塌糊涂。
到了倪家,葛仙翁要求上清秘阁看看。
倪瓒只好同意。
葛仙翁在清秘阁乱翻一气,到处吐痰。
倪瓒终身不再进清秘阁。
倪本身也是古怪之人,当他寄住在邹家的时候,邹先生有个女婿叫金宣伯,这天来拜访他。
倪瓒闻知金宣伯是个读书人,连鞋子也没穿好就出来迎接。
可当见到他说话长相都很粗鲁后,竟然很是愤怒,打了他一巴掌。
金宣伯又是惭愧又是忿怒,也不见邹先生就走了。
邹先生出来后,很是责怪他。
倪瓒说:“金宣伯面目可憎,言语无味,我把他骂走了!
” 倪瓒好饮茶,特制“清泉白石茶”,赵行恕慕名而来,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。
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。
倪生气道:“吾以子为王孙,故出此品,乃略不知风味,真俗物也。
”遂与之绝交。
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,与黄公望、吴镇、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。
画法疏简,格调天真幽淡,以淡泊取胜。
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,构图多取平远之景,善画枯木平远、竹石茅舍,景物极简。
其画多以干笔皴擦,笔墨极简,所谓有意无意,若淡若疏,形成荒疏萧条一派。
在元四家中,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。
明何良俊云:云林书师大令,无-点尘土。
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。
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,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。
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,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。
倪瓒性情清高孤傲,个性迂癖,不事俗务,一生没做过官。
明人搜辑的《云林遗事》中说,一次他留客住宿,夜里听到咳嗽声,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细寻觅,有无痰迹。
仆人找不到,假说痰吐在窗外梧桐树叶上,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,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。
倪瓒还有一传说: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,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,并送了很多金钱。
倪瓒大怒,撕绢退钱。
不料,一日泛舟太湖,正遇到张,被痛打了一顿,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。
事后有人问他,他答道:一出声便俗。
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:白眼视俗物,清言屈时英,富贵乌足道,所思垂令名。
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,富甲一方,赀雄乡里。
父早丧,弟兄三人,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,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,曾“宣受常州路道录”、“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”、“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,为主持提点”、又“特赐真人号,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。
”二哥(同胞)倪子瑛。
在元代,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,有种种特权,既无劳役租税之苦,又无官场倾轧之累,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。
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,生活极为舒适,无忧无虑,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“真人”王仁辅为家庭教师。
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,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,清高孤傲,洁身自好,不问政治,不愿管理生产,自称“懒(嬾)瓒”,亦号“倪迂”,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,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异其趣,故而一生末仕。
性好洁,服巾日洗数次,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。
家中藏书数千卷,亲手勘定。
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,生活优裕,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,对自身的学习修养,抓得挺紧。
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“清閟阁”,内藏经、史、子、集、佛经、道籍千余卷。
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,除精心研读典籍外,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。
“清閟阁”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,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锺繇的《荐季直表》,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《海岳庵图》等。
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,心摹手追,尤其对董源的《潇湘图》、李成的《茂林远岫图》、荆浩的《秋山图》,潜心临摹,揣摹其神韵气质。
同时,他常外出游览,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,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,认真地写生,归后往往画卷盈笥。
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,博采各家所长,勤奋的学习,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元泰定五年(1328),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。
继之,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,使倪瓒悲伤不己。
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,随之沦丧殆尽,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,家庭经济日渐窘困,他怀着忧伤的情绪, 自作述怀诗,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。
元天历三年(1330)到至正十一年(1351)的20年内,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。
这时期,倪瓒广泛交际,友人多为和尚、道士或诗人、画家。
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。
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,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《梧竹秀石图》。
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,道学深邃,比他年长32岁。
黄公望曾花10年时间,替倪瓒画《江山胜揽图》卷,长二丈五尺余,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,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(1348);那时倪瓒48岁。
此时,他开始信仰道教,他竟以欠交官租被关进牢狱,他在《素衣诗》中说:“彼苛者虎,胡恤尔氓。
”表明了他的批判态度。
不过倪瓒对现实常常采取消极姿态。
他有一首散曲〔折桂令〕说:“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,不见一个豪杰。
”他不隐也不仕,漂泊江湖,别人都不了解他,他也不想被人了解。
倪瓒的诗造语自然秀拔,清隽淡雅,不雕琢,散文也一样。
著有《清閟阁集》15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