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史书名著

古诗词成语大全

关闭

百度APP扫码登录

登录二维码

关注 百度小程序 有声古诗网 可收藏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内容详情

晏婴-生平介绍

朝代: 作者:晏婴 136088人查看

内容详情

晏婴-生平介绍

作者:晏婴

  晏子(公元前578年—公元前500年),名婴,字仲,习惯上多称平仲,春秋时齐国莱地夷维人(今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镇)。

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,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。

他忧国忧民,敢于直谏,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。

  晏婴之父晏弱死后,晏婴继任齐卿,历任齐灵公、齐庄公、齐景公三朝的卿相,辅政长达60余年。

晏子甚是睿智,爱民,不辱使命;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。

周敬王二十年(公元前500年),晏婴病逝。

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。

其封地为晏城,在今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。

  晏婴头脑机灵,能言善辩,善于辞令,使楚时曾舌战楚王,维护国家尊严。

内辅国政,屡谏齐君。

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,又坚持原则性,出使不受辱,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。

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,将其比为管仲。

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。

以生活节俭,谦恭下士著称。

  明黄道周《节寰袁公传》:“予观古人尚哲简戆,因事蝉脱,如季札、蘧瑗、晏婴、乐毅之流,皆值祸难飘然,有以自立。

” 折冲樽俎  春秋中期,诸侯纷立,战乱不息,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。

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,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。

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。

席间,正值酒酣耳热,均有几分醉意之时,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:“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!

”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:“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。

”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,一饮而尽。

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,厉声命令侍臣道;“快扔掉这个酒杯,为主公再换一个。

”依照当时的礼节,在酒席之上,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。

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,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,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,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,但还是被晏婴识破了。

  范昭回国后,向晋平公报告说:“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,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,结果让晏婴识破了。

”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,当前去攻打齐国,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,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。

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,即当下“折冲樽俎”这个典故,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。

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:“不出樽俎之间,而折冲千里之外”,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。

霸业因时而兴 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,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,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,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:“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,煮盐垦田,富甲一方、兵甲数万,足可以与楚匹敌。

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,昙花一现,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?

以齐国国土之宽广,人口之众多,国家之富庶,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,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?

反而向我楚国结盟,这太让人费解了。

”  晏婴答:“识时务者为俊杰,通机变者为英豪,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,诸侯连年征战,春秋五霸迭兴,齐国称霸于中原,秦国威振于西戎,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,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,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。

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,尚且逃亡四方;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,文治武功盛极一时,其死后子孙衰弱,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; 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,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,困苦不堪。

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?

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,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。

你作为楚国名臣,应通晓‘随机应变’这四个字的含义,怎么也问出这样的问题呢?

”良臣死社稷 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,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:“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,然而齐自内乱以来,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,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,却不能讨伐叛贼,或弃官明志,或为君王而死,您不觉得羞愧吗?

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?

”  晏婴正色反驳道:“做大事的人,不必拘泥于小节,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
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,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,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,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?

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,而非忠臣,我虽不才,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?

况且在国家有变时,我不离去,乃是为了迎立新君,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,并非贪图高位呀,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,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?

并且国家内乱,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?

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?

又何必责怪我们?

”外貌不足识人 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:“英雄豪杰,必相貌绝伦,雄伟无比,而今相国您,身高不足五尺,手无缚鸡之力,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。

单单依靠口舌,而没有实际的本领,欺世盗名,不感到可耻吗?

”“我听说称锤虽小,能值千斤,舟桨虽长,不免为水浸没,纣王勇武绝伦,不免身死国亡,为什么呢?

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,愧居相位,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,只是问有所答罢了。

难道我拒不回答吗?

那也太无礼了。

”晏子使楚  一次,晏子出使到楚国去,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,就想捉弄他。

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,请晏子从那个小洞进去。

 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,严词加以拒绝。

他说,“到了“狗国”,才走狗洞,我现在是出使楚国,不应该走狗门。

” 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,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。

晏子进去以后,就拜见楚王。

楚王故意问:“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,才派你来的吗?

”  晏子回答说:“齐国的人多极了,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,人们把衣袖举起来,就可以遮住太阳;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。

  楚王接着问:“既然如此,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?

” 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:“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,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,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;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,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。

我是使臣中最愚蠢、最无能的人,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。

”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
  在这次出访之后,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。

楚王听说晏子要来,就向他的大臣们说:“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。

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,我想羞辱他一下,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?

” 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:“当晏子来的时候,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,从大王面前走过:大王就问:绑着的是做什么人?

士兵就回答说:齐国人。

大王再问:为什么要绑他?

士兵就说:因为他偷了东西。

”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,就按此布置妥当。

  晏子来到楚国,楚王设宴招待他。

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,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。

楚王问道:“你们绑的是什么人,为什么绑他?

”  士兵回答说:“是齐国人,因为他犯了盗窃罪。

” 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:“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?

”  晏子以柑橘打比方,说明人在齐国好好劳动,一到楚国便做贼,也许是两国水土不同吧。

使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
 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,苦笑着承认说:“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,我反而自讨没趣了。

” 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。

晏子凭自己的智慧,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,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,成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。

二桃杀三士  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二》:“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事景公,以勇力博虎闻。

晏子进而趋,三子者不起。

晏子入见公曰:‘......此(指三士)危国之器也,不若去之。

’公曰:‘三子者,搏之恐不得,剌之恐不中也。

’晏子曰:‘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,无长幼之礼。

’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:‘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?

’”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,最后“皆反(返)其桃,挈领而死。

齐灵公末年  晏婴继父任为卿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。

可是几天后,那只鸟飞跑了。

齐景公气坏了,要亲手杀死烛邹。

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:“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,然后您再杀了他,让他死得明白。

”齐景公答应了。

晏子板着脸,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:“你犯了死罪,罪状有三条:大王叫你养鸟,你不留心让鸟飞了,这是第一条。

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,这是第二条。

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,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,从而看不起我们,这是第三条。

所以现在要杀死你。

”说完,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:“请您动手吧。

”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,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。

他干咳了一声,说:“算了,把他放了吧。

”接着,走到晏子面前,拱手说:“若不是您的开导,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!”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。

华而不实  齐景公对晏子说:“东海里边,有古铜色水流。

在这红色水域里边,有枣树,只开花,不结果,什么原因?” 晏子回答: “从前,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,用黄布包裹着蒸枣。

龙舟泛游到东海,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,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,所以海水呈古铜色。

又因枣被蒸过,所以种植后只开花,不结果。

” 景公不满意地说:“我装着问,你为什么对我胡诌?” 晏子说:“我听说,对于假装提问的人,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。

”晏子发笑 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,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,突然哭道:“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,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!

”艾孔、梁丘据听了,也哭泣起来了。

晏子却在发笑。

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。

晏子回答:“如果使贤能的国君,长久地据守齐国,那么,太公、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;如果让勇猛的国君,长久地占有齐国,那么庄公,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!

那么,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?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,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。

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,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,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!

”晏子逐高缭 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,晏子把他辞退了。

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,说:“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,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,而且还要辞退他,于道义不合啊。

”晏子说,“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,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,拉紧了,这张大网才能稳固,才能立国。

到现在为止,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,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,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。

”阻孔子事齐 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:孔子三十五岁那年,去了齐国,做了高昭子的家臣,之后通过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。

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,孔子说,“国君要像国君,臣子要像臣子,父亲要像父亲,儿子要像儿子。

”景公说:“讲得好啊!

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,臣子不像臣子,父亲不像父亲,儿子不像儿子,纵然有粮食,我怎么能吃得到呢!

”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,孔子说:“为政在于节约财物。

”景公很高兴,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。

晏婴进言说:“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;高傲自大自以为是,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;崇尚丧礼尽情致哀,破费财产厚葬死人,不可将这形成习俗;四处游说乞求借贷,不可以此治理国家。

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,周朝王室衰落以后,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。

如今孔子盛装打扮,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、举手投足的节度,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,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。

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,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。

”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,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。

有一天,齐景公挽留孔子说:“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,我不能做到。

”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。

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,孔子听说此事。

齐景公说:“我老了,不能用你了。

”孔子在这种情况下当机立断,离开了齐国,返回鲁国。

  “仁”是儒家“仁政爱民”的主要学说,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。

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“欲修改以 平时于天”。

遇有灾荒,国家不发粮救灾,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,然后动谏君主赈灾,深得百姓爱戴。

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,不事挞伐。

齐景公要伐鲁国,他劝景公“请礼鲁以息吾怨,遗其执,以明吾德”,景公“乃不伐鲁”;晏子辅佐齐国三公,一直勤恳、廉洁从政,清白公正做人,主张“廉者,政之本也,德之主也”。

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,亲友僚属求他办事,合法者办,不合法者拒。

他从不接受礼物,大到赏邑、住房,小到车马、衣服,都被他辞绝。

不仅如此,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;晏子生活十分俭朴,吃的是“脱粟之食”、“苔菜”,可谓“食菲薄”,用当下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;穿的是“缁布之衣”;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;住的是“近市湫隘嚣尘,不可以居”的陋仄之室。

  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“戒得”,也十分注意“戒色”。

景公见晏子妻“老且恶”,欲以爱女嫁他,他坚辞不纳。

他说;“去老者,为之乱;纳少者,为之淫,且夫见色而忘义,处富贵而失伦,谓之逆道”;晏子虚怀若谷,闻过则喜。

孔子赞他是“不以已之是,驳人之非,逊辞以避咎,义也夫!

”表明了他随和、大度,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。

晏子生性乐观,对生死淡然视之。

他说人都是要死的,不论仁者、贤者、贪者、不肖者概莫例外,因此从来不“患死”、不“哀死”,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。

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,身心健康延年益寿。

  《晏子春秋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、言行、事迹的书,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。

相传是后人为晏婴所撰,眼下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编成。

书名始见于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。

《汉书·艺文志》称其《晏子》,列在儒家类。

  《晏子春秋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。

分内篇、外篇两部分,内篇分谏上、谏下、问上、问下、人上、杂下六篇,外篇分上、下二篇。

谏上、谏下立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,问上、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、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,杂上、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。

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,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。

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,又互有联系,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。

  《晏子春秋》共八卷,二百一十五章,分内、外篇。

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,思想、轶事等。

语言简练,情节生动,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,具有较高的答辩性。

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,情节完整,主题集中,讽喻性强,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。

其中,《晏子使楚》被改编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11课,文言文版《晏子使楚》被编入苏教版与长春版教材中,《橘逾淮为枳》编入沪教版。

热门标签:

晏婴 国君 齐国 晏子 的人

文章导航

·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