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史书名著

古诗词成语大全

关闭

百度APP扫码登录

登录二维码

百度小程序 有声古诗词 可收藏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内容详情

胡铨-生平介绍

朝代: 作者:胡铨 136088人查看

内容详情

胡铨-生平介绍

作者:胡铨

  胡铨生于国家多事之秋,建炎二年(1128)中进士,授抚州军事判官。

绍兴五年(1135),升任枢密院编修官。

当时,朝中就金国入侵战和问题斗争十分激烈,胡铨闻知秦桧于1138年8月派王伦为计议使出使金国乞求和议,屈辱称臣,即以“冒渎天威,甘俟斧”的气魄,写下著名的《戌午上高宗封事》,声明“义不与桧等共戴天”!

要求高宗砍下秦桧、王伦、孙近三贼的头颅,如若不然,他宁愿赴东海而死,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。

秦桧读到“斩桧书”后,诬胡铨“狂妄凶悖,鼓动劫持”,谪广州监管盐仓。

绍兴十二年(1142)发配新州(今广东新地)编管。

1148年又移谪吉阳军。

孝宗即位后,胡铨被起用,知饶州(今江西波阳)。

不久又授予秘书少监、起居郎、侍讲、国史院编修、工部侍郎、兵部侍郎等要职,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。

胡铨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,反对议和,抗金爱国之心矢志不移。

  胡铨晚年定居庐陵青原山南麓。

死后,谥“忠简”。

因胡铨曾移衡州,寓居西湖寺,与衡士讲学,周览衡岳之胜。

后人在集贤书院内置其神主,与李邺侯(泌)、韩昌黎(愈)、赵清献(抃)、陈忠肃(瑾)、周元公(敦颐)、胡文定(安国)、朱文公(熹)、张宣公(栻)合祀一堂。

著有《澹庵文集》一百卷传世,另有《澹庵词集》。

《宋史》卷374有传。

入朝为官经历  宋高宗建炎二年(1128年),胡铨殿试中魁,皇帝见到他的试文大加赞赏,欲钦点为状元,但有个别考官认为胡铨的言词过于直率,指出了当朝时弊,切痛了统治者的要害,而遭排挤,后录在进士第五名,任命他为抚州军事判官一职。

因其父病故,在家守孝,未赴任。

  当年正值金兵攻打南宋,遣派精兵强将从洪州(今南昌)赶至吉州(今吉州区)追捕南逃的隆裕太后。

吉州太守陪隆裕太后向赣州逃命后,吉州城内兵无一卒,官无一人,金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吉州城。

在家守孝的胡铨闻之,立即招募乡勇组成义军,与金兵展开了争夺吉州城的战斗。

在战斗中胡铨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在敌人面前佯攻一会便走,敌人追来就快速退去,敌人停驻又偷袭一阵,敌人恼羞成怒,骑兵、步兵一齐上,一路追至青原山、天梁山。

一进山敌人失去优势,骑不能快,追无踪迹,攻不可入,相反在山中胡铨率部游刃有余,常让敌人坐以待毙。

因而每次战斗,胡铨都获大胜,金军进退两难,无奈之极只好弃城遁北,吉州城失而复得。

胡铨守城有功,很快提拔进朝廷做官。

后因上书反对秦桧的投降行径,得罪了时任宰相的秦桧,而被这伙奸党罗织罪名,流放外地。

据说胡铨每次遭流放,天梁山的树木就要枯萎一片。

胡铨过了23年流放生活,天梁山中的树木从未茂盛过。

秦桧死后,胡铨重返朝廷,官复原职,天梁山才得以繁茂郁葱起来。

宋孝宗乾道七年(1171年),胡铨辞官还乡,孝宗问他要到什么地方去,他说“归庐陵”。

宋孝宗淳熙七年(1180年),胡铨卒于故里,谥号“忠简”。

家乡人民为纪念他,把他安葬在天梁山下的泷江河畔(今青原区值夏中学旁),便于后人永远缅怀、祭奠这位忧国忧民的南宋名臣。

  胡铨事迹:两宋之际,宋迁党争激烈,社会矛盾尖锐,内忧外患纷至沓来。

北宋政权被金灭亡后,微钦二帝俱被俘虏,赵构在混乱中被拥立为帝,引军避金人兵锋,暂驻于长江南岸的江宁府,不久双退至扬州,对金国采取屈辱求和政策,希图偏安一隅。

与之相反,朝迁却涌现出一比关心国事、恤念民艰、以身许国的忠义之士,他们上书抗论,揭露失职辱国的可耻行径,反对屈辱性的对金和议,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。

其中,客家先贤胡铨就是突出的一位。

胡铨,宋哲宗崇宁元年,出生于一个以耕读为本的客家家庭。

胡铨在家庭环境熏陶下,自小潜心学问,强记博览,而又关心时事,逐渐成为一名以天下为已任的有为青年。

年甫弱冠,胡铨便才气横溢,初露锋芒。

宋高宗建炎二年被选送到扬州,接受高宗的亲自策试。

在对策中,胡铨从民本思想出发,尖锐地批评高宗为政听于天而不民,没有一切以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,恃天命而不修人,所以才致祸乱叠起,在充分阐述“国交示例,听于民,国将灭,听于天”的道理之后,胡铨又具体出了高宗教为政当之处。

引古证今,层层剖折,对高宗用人秆政的错误作了无情的批判,对如何治国兴邦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,充分阐明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方略。

他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力于犯颜直谏,勇于变革现状的可贵精神给朝迁上下留下了深刻印象,被实授抚州、《左氏类编》、《周官类编》、《春秋类例》、《诗集》、《文集》等。

胡公武,字莫彦,约生活在南宋高宗、孝宗时期,13岁时即成为《春秋》弟子员,成绩名列前茅。

他嗜好文学,尤其擅长作诗,晚号学林居士。

著有《论语集解》。

  宋以后,胡铨的子孙不断繁衍迁徙,散居四方。

五世孙胡存与,元初为吉水州判,遂家居吉水东门,自辟一房,称吉水东门胡氏。

湖南汝城县三塘胡氏,始迁祖胡国仕,为胡铨的十世孙。

先是宋朝末年,胡铨的七世孙胡深斋,从吉安芗城徙居郴州沤东草塘。

深斋传3世至胡国仕,再迁居桂阳汇头湖上宅。

国仕又3传至觐玉。

觐玉有6子,除第3子早夭外,其余5子各为支派,散居邑内各地。

胡关一郎徙三塘,关二郎徙石泉,关四郎徙秀溪,关五郎徙奖溪,关六郎徙星岸。

从宋末至民国600余年中,胡氏共传34世,丁口达5000余人,为汝城大族。

明清及民国,三塘胡氏家族涌现出了不少人才,明代有举人胡源、胡廷芳,有拔贡和岁贡生胡孔易、胡元蒿、胡仕通等。

官至教谕、训导一级的有胡天秩、胡满清、胡友文、胡孔相等,担任过知府、府知事一级官职的有胡垲、胡璇。

清代比明代更盛,至民国,则出了不少军事、科技人才,如有中将军官胡风璋,少将军官胡湘,有毕业于日本大学的胡昭林,北京大学的胡昭洛,法国政法大学的胡宗腾。

三塘胡氏家族是一个耕读、仕宦相结合的典型。

  相传古时,这儿是一马平川的河谷地,土地肥沃而物产不丰,原因是河两岸每年都要遭遇几次洪涝袭击。

洪水来时,泽国一片,淹没庄稼,冲毁房屋,百姓四处逃荒,灾民苦不堪言。

一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为制服洪魔,使百姓免遭洪灾之苦,大家投工投劳,联手在泷江边修筑了一道小小的河堤。

胡铨天资聪明,从小笃学,常听其父讲大禹治水的故事,深知家乡民众的疾苦,今闻百姓修堤,年幼的胡铨也为之振奋,经常徒步五六里路去修堤工地,为乡亲们送送茶水,鼓鼓干劲。

当胡铨看到不高的河堤就在眼前时,情不自禁跨上堤,对着空旷的田野吟唱开了,倾诉积压心头的怜民之情,抒发爱乡之感。

说也奇怪,胡铨走过的这段河堤竟慢慢“长”高了些许。

民工们见此情景,连忙跪下惊呼:“文曲星下凡了……!

”岂料,胡铨却摸不着头脑,吓得赶紧跳下堤来,逃也似地离去。

  胡铨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,能诗善赋,出口成文,说出的话像先天造就,有很强的预见性,且能美梦成真。

邻里乡亲都说他才学超众,金口玉言,日后定是栋梁之材。

一次他经河堤去当时属吉水的富滩做客,巧遇一位云游的和尚去富滩上游的龙王庙取经。

两人同行于刚修的这段矮堤上。

该和尚见堤虽长但不高,便随意道:“抬脚在庐陵(即吉安县),落地是吉水”。

胡铨由衷敬佩乡亲们的劳动,但见和尚睥睨河堤,很是不满,可又不好与父辈年龄相仿的和尚争辩,也脱口一句:“去时跨长堤,返期攀天梁”来回敬和尚。

和尚见小小年纪的胡铨出口不凡,庄重而不失体面,尊重而不失矜持,内心喜欢上了这小胡铨。

一路上两人一唱一和,谈天说地,见物话物,遇人谈人,就事论事,畅抒己见,忘年之交随之结成。

  这天晚上睡到半夜,胡铨做了个神奇的梦,只见星光灿烂的天际突然间乌云涌来,电闪雷鸣,狂风大作,有倒海倾江之势,具天翻地覆之态。

睡梦中胡铨见两路天兵天将为争夺空间势力范围,在天际间大动干戈,直打得天昏地暗,人仰马翻,还各不相让,最后把天堂大殿上的一根梁木给掀了下来,天堂大厦顷刻坍塌。

过了很久,梁木落在河堤上,顿觉地动山摇,震撼环宇。

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,河堤变成了大山,堤下良田变成了梯田,山间水塘变成为山中小湖,山上林木繁茂,郁郁葱葱,山间鸟语花香,流水潺潺,好一个世外桃源美景展现在眼前。

  胡铨一觉醒来,甚感奇怪,便将梦境告诉村民。

大伙结伴赶到河堤边去察看,果如胡铨所述,哪里有什么河堤,分明是一座真真实实的大山,百姓们便将它称作“天梁山”。

此名一直留传至今。

天梁山不仅能夏抵涛挡洪,冬抗滚滚寒流,还为当地提供了森林资源。

据说1945年已投降的日本鬼子顺天梁山脚而行,天梁山像一块天然屏障挡住了鬼子东进北行之路,使山北的百姓免遭鬼子的兽行骚扰。

天梁山成了百姓眼中的宝山。

  十年后,胡铨乡试中举。

忘年之交的和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更认为胡铨绝非凡人,并对早年小看河堤之事内疚不已,为表愧意而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庙,并自为第一任主持。

诚心的和尚把寺庙操持得有模有样,远近闻名,因此四面香客络绎不绝,八方骚人蜂拥而至,香火盛极一时。

  胡铨的—生是忠诚的、正直的、爱国的—生,正如他在《乾道三年九月宴罢》一诗中所写:“久将忠义私心许,要使奸雄怯胆寒。

”胡铨被流放23年,但始终坚持抗金、反对议和,爱国之情长存,不愧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、伟大的爱国者。

他的事迹和精神当与岳飞、文天祥一样,永垂青史。

为了纪念胡铨,人们把他与欧阳修、杨邦义、周必大同誉为“庐陵四忠”,并修有胡忠简公祠、“五公祠”等。

  胡铨的一生,始终坚持抗金,反对议和。

为了保全国家的完整,人民生活的安宁,他不辞辛苦,上下奔波,胡铨的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在广大人民心中永不磨灭。

胡铨晚年定居家乡青原山南麓。

死后,谥“忠简”。

著有《澹庵文集》100卷、《澹庵词集》。

2000年元月,江西省的新闻媒体搞了一次很有价值的“千年回眸”,选评本省千年之中最杰出的十位历史名人。

胡铨被评为“脖子最硬的人”。

热门标签:

梁山 秦桧 河堤 绍兴 高宗

文章导航

·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