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史书名著

古诗词成语大全

关闭

百度APP扫码登录

登录二维码

百度小程序 有声古诗词 可收藏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内容详情

柳亚子-生平介绍

朝代: 作者:柳亚子 136088人查看

内容详情

柳亚子-生平介绍

作者:柳亚子

  柳亚子(1887—1958),江苏吴江黎里镇人。

(出生吴江汾湖镇北厍大胜村,12岁随家人迁居黎里)父亲钝斋,学养有素,母亲费漱芳,曾从名士徐山民的女儿徐凡如读书,《诗经》、《唐诗三百首》都能熟练背诵。

亚子幼受母教,喜读古诗。

17岁至上海,入爱国学社,为蔡元培、章太炎弟子,始谈革命。

1906年,由高旭、陈陶遗、马君武、刘师培介绍,入同盟会,复由蔡元培介绍,加入光复会。

1909年11月13日,和陈去病、高旭、朱少屏、姚石子等创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,主持社务多年。

第一次结集在苏州虎丘张公祠,到会17人。

这一文学团体具有浓厚的反满色彩,会员多为同盟会员。

第二次结集在杭州西湖,第三次结集在上海张氏味莼园。

每次结集出版一部诗文集,共印了22集,汇为《南社丛刻》。

会员后来发展到1000多人。

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,柳亚子以中国同盟会员身份为国民党员,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委。

1927年“四·一二”事变后,他遭迫害被搜捕,以匿于复壁得免。

抗日战争时期,他流亡重庆、桂林、香港,自比为行吟泽畔的屈原。

他潜心南明历史的研究,搜集 了很多有关南明的史籍,并写出了一批研究成果,可惜战乱中,大量文稿失散,编写明史的愿望没有实现。

1941年“皖南事变”爆发,在香港的柳亚子,亲自撰写电文,和宋庆龄、何香凝联名发电报责问蒋介石,斥责蒋介石倒行逆施,破坏团结,破坏抗战。

结果,被开除了国民党党籍。

  1945年,毛主席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谈判,他写诗赠毛主席:“阔别羊城十九秋,重逢握手喜渝州。

弥天大勇诚能格,遍地劳民乱倘休。

霖雨苍生新建国,云雷青史旧同舟。

中山卡儿双源合,一笑昆仑顶上头。

”称赞毛主席“弥天大勇”。

1945年10月,毛主席致信给他,其中说:“先生诗慨当以慷,卑视陆游、陈亮,读之令人感发兴起。

”对他的诗给予很高的评价。

1949年2月,他应毛主席的电邀,由香港启程进入解放区,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,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。

1952年,他与叶恭绰、李济深、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,呼吁保护北京广东新旧两义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遗墓,使袁墓古迹得以保存。

他的诗约有5000多首,有《磨剑室诗词集》。

  郭沫若评价柳亚子:“是一位典型的诗人,有热烈的感情,豪华的才气,卓越的器识,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。

”他的诗感慨豪宕、沉郁深婉,热情奔放,独树一帜,开一代革命诗风,写了一部敢哭、敢笑、敢怒、敢骂的革命史诗。

  柳亚子重视文学的思想性,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,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。

在诗风上,他崇尚唐音,承继夏完淳 、顾炎武、龚自珍3家,贬斥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。

在词风上,他推崇辛弃疾,贬斥吴文英。

在文风上,他反对韩愈和桐城派。

  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。

他的诗,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,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、民主主义激情,具有鲜明的战斗性。

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,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。

革命派的英勇斗争使柳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,这一斗争的多灾多难的历程又使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。

辛亥革命后,柳亚子的诗歌主题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的批判。

五四运动后,他的创作转入了新时期,一直歌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。

  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、意气风发的诗篇,计有诗7000余首。

词200首。

箸有《柳亚子自传年谱》、《磨剑室诗集》、《词集文集》、《南社纪略》,编有《南社丛刻》、《苏曼殊全集》、《柳亚文集》,编辑委员会编辑有《柳亚子集》。

  在中国近代诗歌发展史上,柳亚子诗词的“横空出世”,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
亚子先生毕生都把宋代陈亮的这两句话:“推倒一世豪杰,开拓万古心胸”,既作为自己诗词创作的追求,又作为自己诗词风貌的写照。

所以,一方面,他把所谓“正统派”的诗人,都不放在心上;另一方面,他敢于在“宋派诗”牢笼一代、“同光体”风靡当世的现实氛围中,在南社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中,以恢宏的气魄,雄厚的实力,巍然独立地树起了一面“掀天揭地”、“震电惊雷”的诗歌旗帜。

搜集文献  柳亚子原名柳慰高,字号很多,在读了法国卢梭的“天赋人权”学说后,就以“亚洲卢梭”自居,改名人权,号亚庐。

后友人高天梅因“亚庐”之“庐”,笔画太多,而写作“亚子”,他也就认定了。

柳亚子家学渊博,三岁能背诵《唐诗三百首》,12岁就背完《杜甫全集》。

1903年,这是一部以南明志士复明抗清为题材的话剧,归后赞扬不已,与素不相识的阿英写了一封长信,此后两人订交,几乎天天信件来返,讨论南明史事。

阿英将自己收藏的几十本南明史图书相借,柳亚子凭着固有的版本学知识,对这些史料分别作了考信。

他还从隐名蛰居的郑振铎处借得善本《南疆逸史》,竟闭门抄写了20天,将全书 56卷抄写完毕。

1940年12月,柳亚子离开上海到香港,将这些南明图书,抄本,以及所著述的《南明记事史纲》《南明后妃宗藩传》等多种携带了去。

他把在九龙寓所的藏书室称为“羿楼”,寓意“后羿射日”故事。

这时,他又陆续收集,遂使所藏南明史料达几百种。

柳亚子对此非常兴奋,其中若干本本得来不易,如广东屈大均《皇明四朝成仁录》补辑本抄件,经他考订,乃是后人据正本补缀而编的。

盖晚明史书在清季均乃禁书,300年里没有人敢刊刻印刷,因而弥足珍贵。

当太平洋战争后,日本侵占九龙,羿楼所藏图书不及带走,柳亚子后来在广西桂林每每谈及,不胜惋惜,尤其是这部《皇明四朝成仁录》,了无去向。

他很清楚此书的稀罕,他掌握了其余几部传抄本的去向,其中一部是中山大学九龙书库的朱希祖寄存;还有一部是广东顺德风雨楼藏书中散佚出来的,已归屈的后人。

柳亚子经努力终于在屈大均后裔处抄到藏书目录,又得悉朱希祖藏本还有副稿在重庆可供借抄,他真是高兴极了。

  柳亚子仍对佚失的南明文献念念不忘。

他在桂林四个月期间,很多精力放在为南明史籍做提要、整理等事宜。

开始,他据自己在《笔谈》写的《一年来对于南明史料的工作报告》,为九龙羿楼所失的部分书籍做提要,又托熊佛西赴广西省图书馆查找香港《大风》新年号杂志,上面有他写的《我的南明史料研究经过》,按图索骥,写了《续忆劫灰中的南明史料》,为《南疆逸史》《小腆纪年》等书做提要,但仍不够,再托熊佛西自广西省图书馆借用谢国桢《晚明史籍考》。

他视此书为“研究南明史料的一把钥匙”。

柳亚子就是据该书,旧梦重温,以所列书目为本,凡是羿楼所旧有的,都把它写成题跋。

他用了半个月时间,终于写完了《羿楼旧藏南明史料书目提要》117种。

捐献藏书  1950年秋,柳亚子从颐和园乔迁到北长街89号新居,他把书房取名为“上天下地之庐”,后又将从家乡黎里和上海带来的南明史料和南社图书文献,捐赠给北京图书馆。

北京图书馆特为开辟研究室,柳亚子很是高兴。

在与柳无忌的信中还提及:“在北京的书,我把后明史料《南社文库》《革命文库》都捐给北京图书馆了。

他们替我腾空了一间房子,把这些书放着,算是我的特别研究室。

我随时可以去看,非常满意。

”当时柳亚子还计划编写一部《南明史》。

  1950 年底,柳亚子又南下,在上海向陈毅市长提出:“要将自己在上海及吴江乡下的藏书全部捐献给政府,由国家来保存。

”陈毅欣然同意,由上海文管会组建陈乃乾、尹石公等七人小组清点装箱,此间黎里藏书就有木箱300余只,内贮书籍四万四千余册,柳亚子往来信札400余包。

其中各种版本图书、报刊由上海图书馆庋藏。

在此同时,他又动员老友朱希祖之子朱偰,希望将朱希祖所藏南明史料捐与国家。

朱偰遂将家藏南明史料最珍贵部分整理五大箱,交与柳亚子,全部捐献北京图书馆。

  柳亚子捐献的图书,在五、六十年代上海图书馆就作了整理,那些庋藏的大革命时期、土地革命时期的出版物,因其稀罕的文化价值,被厘定为一级藏品特藏。

柳亚子的信件文札被编成《书信辑录》,198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
1987年,在柳亚子诞生100周年纪念时,上海图书馆又编选、影印了《柳亚子先生手札》,“既反映先生思想活动之一斑,亦体现时代风云之特点”,还举办了“柳亚子先生在上海”的展览会。

  早年喜搜集文学书籍,后又收藏书画、印章及30年代前后文献资料。

晚年枕酣典籍中,网罗吴江人著述达千余种。

1950年10月,将其故乡吴江县黎里镇旧宅中的藏书全部捐献国家,计有书籍44 000余册,还有其私人信札400余件。

潜心于南明史研究,自1919年就开始搜集南明史料,所藏南明史料颇富,有《南明史料书目提要》,著录南明史料图书数百种,并将藏书处名为“羿楼”。

与钱杏邨、胡朴安、郑振铎等友谊甚笃,爱好相宜。

藏书室名有“磨剑室”、“笑隐楼”、“灵风别馆”、“更生斋”、“上天入地室”等。

有《磨剑室藏革命文库目录》,著录书籍皆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之书刊。

病故后,家属将手稿遗著20余种、所藏图书7万余册全部献给上海图书馆、苏州博物馆、中国革命博物馆。

  柳亚子纪念馆于1987年5月28日,柳亚子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建立的。

坐落在吴江市黎里镇中心街30号。

该馆的房屋原为清乾隆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,宅院宏大。

  第一进,现已改建成八开间门厅,正中是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题写的“柳亚子纪念馆”匾额。

第二进茶厅布置成纪念馆的序厅,厅中央为柳亚子汉白玉雕像,座基刻有邓颖超的题词:“柳亚子先生像”,左右两壁是毛泽东和柳亚子《沁园春》唱和词,两边金柱悬有周恩来为柳亚子题写的对联:“铁肩担道义,辣手著文章”。

第三进正厅,就是颇有盛名的“赐福堂”。

这里是柳亚子先生生平事迹的主展厅。

以《峥嵘岁月,光辉一生》为题,按“青少年时代”、“南社革命时期”、“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”、“抗日战争前后”、“新中国成立前后”五个部分,用15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实物,系统地介绍了柳亚子爱国爱民的一生:加入同盟会,创建南社、新南社,坚持孙中山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”的三大政策,筹建“民革”,坚决走国共合作道路等等。

第四进为生活起居楼,柳亚子曾名之为“拜孙悼李楼”。

在这里他自称“亲炙中山,私淑列宁”,写下了许多文章。

楼下为客厅兼作膳厅,正中是中堂和对联,左右墙上是柳亚子一家的照片。

楼上是全家卧室,陈设如旧。

第五进藏书楼。

楼下的客厅里字画、长台、茶几和椅子安放有序,中堂悬挂古画,两侧是柳亚子亲笔所书:“少年虽亦薄汤武,许身何必定夔皋”的对联。

这里是柳亚子先生会客的地方,当年,同志好友来往频繁,相聚于此,纵论国是,探讨诗文,针砭时弊。

著名的书斋“磨剑室”就在客厅东首,室内张挂南社社友赠送的对联“青兕后身辛弃疾,红牙今世柳屯田”。

柳亚子早年仿照陈去病,因仰慕辛弃疾,改名“弃疾”,并以辛弃疾别号“青兕”为笔名发表反对南北议和向袁世凯妥协的文章,在这里柳亚子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文章和诗歌。

楼上西墙一侧,为原周姓屋主的特殊建筑“复壁”,1927年5月8日夜半,柳亚子藏身其间,才免遭国民党反动派搜捕,复壁成了柳亚子先生坚持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。

复壁以东五间屋子是柳亚子的藏书室。

1950年冬,柳亚子将所藏44000 多册图书全部捐献给上海图书馆。

第五进与第六进下房之间的庭院内,新辟了“柳氏家谱碑廊”,36块碑刻记载着柳亚子上五代的行状事迹,是研究柳亚子及其祖辈的重要历史资料。

  2004年4月,在第五进楼下西侧开辟了柳无忌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室。

柳无忌是柳亚子先生的哲嗣,青少年时代即参加南社、新南社的活动,1946年赴美国,在印第安纳等多所大学任教,为著名教育家、作家、诗人,著作等身。

退休后创建了国际南社学会,亲任会长,多次组织出版南社丛书,为继承与发扬南社精神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。

文章导航

·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