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史书名著

古诗词成语大全

关闭

百度APP扫码登录

登录二维码

百度小程序 有声古诗词 可收藏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内容详情

晁补之-生平介绍

朝代: 作者:晁补之 136088人查看

内容详情

晁补之-生平介绍

作者:晁补之

早年经历  晁补之生性聪敏,有很强的记忆力,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,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。

十七岁那年,父亲到杭州做官,他随同前往,于是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,写成《七述》一书,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。

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,读了他的书赞叹说:“我可以搁笔了!

”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,超过一般人甚远,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,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。

进入仕途  宋神宗元丰二年(公元1079年),晁补之考中进士,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,他都第一。

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:“这是深于经术的,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。

”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、北京国子监教授。

  宋哲宗元祐初年(公元1086年),晁补之任太学正,李清臣推荐并认为他可任馆阁,皇帝召他面试,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,又迁校书郎。

  元祐五年(公元1090年),晁补之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,不足赡养,乃乞补外官,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。

元祐七年(公元1092年),晁补之被召回朝廷后,任著作佐郎。

元祐末,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,用章敦为相、倡绍述之说,新党复起,乃尽逐元祐相臣,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。

出知济州  绍圣元年(公元1094年),晁补之出知济州(今山东济南)。

当时有一群强盗白天抢劫街巷,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,并对他们的行装都记得很清楚。

一天,他设宴请客,传召贼曹官,并将捕贼的方法教给他,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,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,整个府城为此撤除了警戒。

连遭贬职  绍圣二年(公元1095年),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,被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,到贬所不久,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纮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,为避亲嫌,改差通判亳州(今安徽亳州)。

朝廷纷争倾轧继续激烈。

绍圣四年(公元1097年),党讫起,再治元祐旧臣。

晁补之亦在籍中,被贬监处、信二州(今浙江丽水)盐酒税,乃匆匆赶赴贬所。

不料行到丹阳途中,母杨氏夫人病殁,即奉灵柩还乡,服丧家居。

元符二年(公元1098年)夏服除,改监信州(今江西上饶)盐酒税。

宦途沉浮  宋徽宗即位,皇太后听政,复用元祐党人。

晁补之得遇赦,又召为著作佐郎。

靖国元年(公元1101年),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,并兼史馆编修、实录检讨官。

党论之祸起,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,出知河中府,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,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。

但他又被徙任湖州、密州和果州。

大观二年(公元1180年),政局渐有缓和,晁补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宫,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。

最后令他回家,他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,自号归来子,忘情于仕途,羡慕陶渊明的为人。

宋徽宗大观末年(公元1110年),他才出党籍,复起用为达州的知州,后改知泗州,不久,便逝世,年五十八。

概述  晁补之少时即受到苏轼知赏,宋神宗熙宁四年(公元1071年),晁补之19岁时(《宋史》本传云时年17,误),从父游宦杭州,观览钱塘风物之盛丽,山川之秀异,于是写了《七述》一文。

此时,大文学家苏轼正做杭州通判,喜欢杭州美景,欲作杭州赋。

晁补之以《七述》谒见苏轼,苏轼“读之叹曰:‘吾可以搁笔矣!

’又称其文博辩隽伟,绝人远甚,必显于世,由是知名”(《宋史》本传),具体原文为“于文无所不能,博辩俊伟,绝人远甚。

”(《晁君成诗集引》)  晁补之在诗、文、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卷一百五十四《鸡肋集》提要说:“今观其集,古文波澜壮阔,与苏氏父子相驰聚,诸体诗俱风骨高骞,一往逡迈,并驾于张、秦之间,亦未知孰为先后。

”又卷一百九十八《晁无咎词》提要云:“其词神姿高秀,与轼可肩随。

”胡仔在《苕溪渔隐坐话前集》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:“余观《鸡肋集》,惟古乐府是共所长,辞格俊逸可喜。

”诗歌成就  晁补之诗以古体为多,七律次之,其诗善学韩愈、欧阳修,骨力遒劲,辞格俊逸。

也有失于散缓,散文化倾向较显著。

今存词160余首,风格与东坡词相近,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。

写景、咏花、赠和、悼亡而外,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,而绮艳语较少。

有的篇章气象雄俊,追步东坡,如《摸鱼儿·东皋寓居》、《水龙吟·问春何苦匆匆》等篇,词气慷慨,笔如游龙,为后来名家所竞效,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。

晁词时有健句豪语,如“牙帐尘昏余剑戟,翠帷月冷虚弦索”(《满江红·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》),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,而趋于凄壮沉咽。

  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,而且以乐府诗见长。

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,如《豆叶黄》:蒹葭苍,豆叶黄,南村不见冈,北村十顷强。

东家东满箱,西家未上场。

豆叶黄,野离离,鼠窟之,兔入畦。

豕母从豚儿,豕啼豚咿咿,衔角复衔箕。

豆叶黄谷又熟。

翁媪衰,?糜粥。

豆叶黄,叶黄不独豆。

白黍堪作酒,瓠大枣红皱。

豆叶黄,穰穰何朊朊,腰镰独健妇,大男往何许?

官家教弓刀,要汝杀贼去。

这是一幅农村的风俗画,它画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。

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《芳仪怨》,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,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,封为芳仪的悲剧:“秦淮潮水钟山树,塞北江南易怀土”,“国亡家破一身存,薄命如云信流传”,辞句凄宛动人,当时曾传诵一时。

  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。

如《洞仙歌·填卢仝词》就是效法苏轼的《哨遍》之隐括陶潜的《归去来辞》的。

《摸鱼儿·东皋寓居》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:“买陂塘,旋载杨柳,依稀淮岸湘浦。

东皋嘉雨新痕涨,沙嘴鹭来鸥聚。

堪爱处,最好是、一川夜月光流渚。

无人独舞。

任翠幄张天,柔茵藉地,酒尽未能去。

青绫被,莫忆金闺故步,儒冠曾把身识破。

弓刀千骑成何事?

荒了邵平瓜圃。

君试觑,满青镜、星星鬓影今如许!

功名浪语。

便似得班超,封侯万里,归计恐迟幕。

”  此词先是描述归来园的清丽景色,充分呈现啸傲风月、寄兴诗酒的意趣襟怀;过片转而悔痛年轻时徒然为馆阁侍臣消磨岁月,接着迭用旧典坐实儒冠误人,一时的荣华显赫也不足恃,总不如归隐高蹈。

证诸有关史实及他的生平,就会明白晁补之心中实在是积郁着一股不易消解的愤懑,所以才激出“功名浪语”的反笔,质率径直,酣畅奔泻,以气象的阔大见长,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规范的密丽婉曲。

故《气概》卷四说:“无咎词堂庑颇大,人知辛稼轩《摸鱼儿·更能消几番风雨》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,其实辛词所本,即无咎《摸鱼儿·东皋寓居》之波澜也。

”此外,如《一丛花·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,于此声中为辞,依韵和答》二首,简直同《摸鱼儿》如出一辙,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,吐属更为率直发露,犹似骨鲠塞喉,尽出方快。

这与含蓄曲幽、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。

  当然,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,师承苏轼,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,实际上,晁补之全部词章中,伤春惜别、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,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,合乎词的当行本色。

如他的《引驾行·梅精琼绽》一词,起首说春光满园,人却独自落泪,中间略事点染,歇拍便揭示出“忆年时,把罗袂”的缘由:全在旧情难忘啊!

过片转过笔意呼应,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,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。

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,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,韵华依然,芳姿历历能迹,人竟一去无音讯,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,但此情有谁知,又堪向谁人道呢!

全词用铺叙手法,章法缜密不懈,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,率拙间饶见浑厚气,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,得益于柳永处实多。

  又如《鹧鸪天》,上阕先以“欲上面湖”虚似,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,随之点明“还思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,见出眷念挚情。

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,犹自连蹇仕途,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,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。

词中即景言情,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,虽淡淡,却余味缭绕不尽,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。

散文成就  其散文成就高于诗,风格温润典缛,流畅俊迈。

吴曾认为四学士中,“秦、晁长于议论”,张文潜有“晁论峥嵘走珠玉”之句(《能改斋漫录》卷十一)。

他的记叙体散文,如《新城游北山记》、《拱翠堂记》等,或即景抒情,描摹真切;或借事寓理,叙议交织,均可看出苏(轼)文的影响。

著有《鸡肋集》70卷,其中诗赋23卷,杂著散文47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本。

 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,名篇有《照碧堂记》《拱翠堂记》《有竹堂记》等,而以《新城游北山记》最为脍炙人口:“去新城之北三十里,山渐深,草木泉石渐幽,初犹骑行石齿间。

旁皆大松,曲者如盖,直者如幢,立者如人,卧者如虬。

松下草间有泉,沮洳伏见,堕石井,锵然而鸣。

松间藤数十尺,蜿蜒如大螈。

其上有鸟,黑如鸲鹆,亦冠长喙,俯而啄,磔然有声。

稍西,一峰高绝,有蹊介然,仅可步。

系马石嘴,相扶携而上,篁筱仰不见日,如四五里,乃闻鸡声。

有僧布袍蹑履来迎,与之语,愕而顾,如麋鹿不可接。

顶有屋数十间,曲折依崖壁为栏楯,如蜗鼠缭绕乃得出。

门牖相值,既坐,山风飒然而至,堂殿铃铎皆鸣,二三子相顾而惊,不知身之在何境也。

”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,风格峭刻峻洁,语言凝练简朴。

此文可见一斑。

作品集  《宋史·气文志》曾录有晁补之《左氏春秋传杂论》一卷、《续楚辞》二十卷、《变离骚》二十卷、《鸡肋集》一百卷[6]和《晁补之集》七十卷。

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,现存的仅有《鸡肋集》七十集,其中诗赋二十三卷,散文杂著四十七卷,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。

有明晁瑮本、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、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、四部丛刊本。

另补之现存一百六十余首,有明毛晋汲古阁刊《晁氏琴趣外篇》六卷本、旧钞《鸡肋集词》一卷本、旧钞《晁补之乐府》一卷本、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《晁氏丛书》本、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、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,龙榆生《苏门四学士词·晁氏琴趣外篇》校点本等。

  晁补之生活在北宋宋仁宗、宋英宗、宋神宗、宋哲宗、宋徽宗几帝期间,正值北宋王朝由盛渐衰之际,社会的各种矛盾、朝内新旧党争,日益尖锐、激烈。

王安石的变法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,加上自身的弱点,最后失败。

北宋王朝在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,以及朝政的危机中,越陷越深。

昏庸的宋帝及统治集团已无力、也不可能改变和摆脱这一衰败局面。

在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里,尽管晁补之有济世之志,但不能施展,政治抱负不能实现。

他在任职期间,虽颇有政绩,但不被重用;相反,却一次次受排斥、被贬官。

  晁补之联系他仕途坎坷、郁郁不得志的身世,愤怨抑郁的心情凝聚于笔端,抒之于词章之中。

他这种情感,从其创作的许多诗词作品中都程度不同的流露出来。

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他于元符二年(公元1099年),贬监信州酒税时写的《迷神引·贬玉溪,对江山作》(引自《晁氏琴趣外篇》卷二):  黯黯青山红日暮,浩浩大江东注。

余霞散绮,向烟波路。

使人愁,长安远,在何处。

几点渔灯小,迷近坞。

一片客船低,傍前浦。

  暗想平生,自悔儒冠误。

觉阮途穷,归心阻。

断魂素月,一千里,伤平楚。

怪竹枝歌,声声怨,为谁苦。

猿鸟一时啼,惊岛屿。

烛暗不成眠,听津鼓。

  这首词写他目睹夕阳江水、烟波暗淡、一片客船的苍茫景象,心中产生出万千思绪,不禁发出帝乡归路在何处的感慨。

“暗想平生,自悔儒冠误”,联系自己被贬职的境遇,以“断魂素月”、猿鸟哀啼,烘托他的凄苦心境。

“烛暗不成眠,听津鼓”,表现出他沦落天涯、长夜不眠的悲苦。

  晁补之一生嗜学不倦,文章名重一时。

《宋史》本传云:“补之才气飘逸,嗜学不知倦,文章温润典缛,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。

尤精《楚辞》,论集屈、宋以来赋咏为《变离骚》等三书。

安南用兵,著《罪言》一篇,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,及修海上诸郡武备,议者以为通达世务。

”晁补之散文流畅,其政论、论史之作,比较注重“事功”,并对空泛、迂腐、不切实际的议论,有所嘲讽。

他除善文外,亦工诗词书画。

其所作诗文凡70卷,名《鸡肋集》,另有收录晁补之词作的《晁氏琴趣外篇》6卷,此两种著作辑本,今均传于世。

简介  晁氏家族在宋代是仕宦世家,吕夷简、曾巩、陆游、叶梦得等是晁氏姻亲,晏殊、苏轼、黄庭坚、张耒、秦观、陈师道、吕东莱、梁师成等与晁家均相友善。

高祖晁迪  高祖晁迪,赠刑部侍郎。

曾祖晁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,知越州,赠特进吏部尚书。

又高叔祖晁迥,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、太子少傅。

迥子晁宗悫官至参知政事,可谓名重一时。

族叔晁端礼  补之族叔晁端礼(1046年—1113年),字次膺。

一作元礼。

词人。

常与补之唱和。

徽宗政和三年(1113年),进《并蒂芙蓉》词,得徽宗称赏,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。

“与万俟雅言(咏)齐名,按月律进词”。

(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卷七)未及供职即病逝。

著有《闲适集》、《闲斋琴趣外篇》。

由于世族的逐渐衰落。

父亲晁端友  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、新城令之类小官。

堂弟晁冲之  补之堂弟晁冲之(生卒年不详)字叔用。

诗人。

早年师事著名诗人陈师道,隐居阳翟(今河南禹县)具茨山。

为吕本中《江西诗社宗派图》所列26人之一。

其诗“专学老杜诗”。

(《紫微诗话》)笔力雅健,风格高古,为刘克庄、王渔洋等诗家所称赏。

有《晁具茨先生诗集》15卷。

其子晁公武(约公元1105年—1180年),字子止,人称昭德先生,是宋代著名学者、目录学家、藏书家,所著《郡斋读书志》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。

从弟晁咏之  补之从弟晁咏之(生卒年不详),字之道,少有异才,深受苏轼赏识,著有文集50卷,已佚。

其他亲人  如其从叔晁端淑、从弟晁说之等,皆有文名。

热门标签:

他的 公元 苏轼 宋史 神宗

文章导航

·内容